2024-04-08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引发的全身多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足部病变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2型糖尿病的“思想误区”
人类对糖尿病的深入探索已持续150余年,胰岛β细胞功能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决定因素,一直是学者们聚焦的热点。以往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是由于细胞凋亡增加,导致总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在这种观点的长期影响下,2型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终身疾病的说法甚嚣尘上。
打破传统认知:2型糖尿病可逆转
Domenico Accili团队2012年9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去分化,而不是细胞凋亡,即已经分化或部分分化的胰岛β细胞褪去成熟细胞的特性,反向回归到原始细胞,导致部分或全部丢失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功能而进入一种休眠的状态。
糖尿病逆转成功的里程碑
早在2017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逆转2型糖尿病重大成果,共有306名糖友参加实验,有将近一半的人成功逆转。这项实验,被称为糖尿病治疗里程碑事件。
该研究显示,经历1年的强化减重管理后,近半数(46%)糖尿病得到“治愈”(不用降糖药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6.5%),3/4不再需要应用降糖药,血糖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未采取强化饮食控制、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中,糖尿病缓解率仅有4%,不需应用降糖药的患者比例也只有18%。
与时俱进的专家共识
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疾病谱的改变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我国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也在不断完善,推陈出新。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已经移除了2型糖尿病是终身用药疾病的说法,虽然并不等于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较好的血糖控制,来实现减药甚至停药,以此达到“逆转”糖尿病的目标。
逆转要趁早
2型糖尿病在确诊时,β细胞功能仅剩50%,之后会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12年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基本丧失。因此不是任何糖尿病都可以做到缓解或逆转,共识明确给出了2型糖尿病缓解机会的四个要求。
·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呈阴性,表示不存在自身胰岛破坏的免疫反应
·BMI
BMI≥25kg/m²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的肥胖型糖尿病,大部分科学减重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会大大改善
空腹C肽≥1.1ng/ml、餐后2小时C肽≥2.5ng/ml时,表明尚存一定的β细胞功能
临床证据显示,病程≤5年的患者糖尿病逆转的可能性更高
新诊断及病程5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中尚留存一定数量的胰岛β细胞,其中多数是静息或处于去分化状态非功能性的胰β细胞,并不分泌胰岛素。通过某些干预可以使其恢复合成并分泌胰岛素。
术业有专攻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根据《共识》提出的2型糖尿病缓解机制,需要多管齐下,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肠道微生态重建、体重管理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改善以超重、肥胖为核心的代谢水平,同时纠正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才能使去分化的β细胞再分化为成熟的β细胞,恢复胰岛素分泌能力。
可问题是,虽然已经知道2型糖尿病能逆转,也知道要减重减脂和调整健康生活,那具体怎么去做呢?比如我每天要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哪些能吃、哪些少吃、哪些不能吃、什么时候锻炼、锻炼多久、锻炼的形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逆转T2DM路上的绊脚石。
别担心,这些问题难不倒我们。百泰克和希健健康的科学家和营养专家深入研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糖尿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权威专家共识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防治指南,研发出一系列产品和方案,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全面、舒适的逆转血糖服务和方案。
营养师全程指导,把控营养干预、肠道微生态重塑、血糖水平和运动代谢等关键环节,让你少走弯路,使中早期患者最终达到逆转的目标。
cxw@bioteke.com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华清创智园11栋1楼
扫码关注公众号